机会

最近几个月一直泡绿舟,有些很有意思的帖子和资料,慢慢整理到博客。说起来自从暑假开始自己就没怎么老老实实读过书了,一直泡起点刷起点,真是惭愧。法学这门专业一直流行“五院四系”的说法,即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校友的力量总是强大的,给我的感觉就像除去这“五院四系”其他法学院出来算不得科班出身。

前几天有个舟友吐槽国内名所能否给非目标的院校的学生一个机会,结果被人神回复吐槽了,摘录如下:

也许在很多知名律所的眼里,北大、人大、清华、政法、对外经贸才是他们的首选,实习生、招聘都是主要从这几所院校里招聘,其他学校的则极少能进入到知名律所里面,然而这背后没有问题吗?

诚然,这几所院校的法学院实力很强,或许这正是许多律所看重他们的原因,也许他们真的整体上在法律专业的基础上要高过我们很多,几所院校毕业的学生的基础都要更好一些,然而这个命题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非目标院校的学生也有优秀的,也有法律基础很牢固扎实的,然而就是在这道简历关,他们都被拒之门外。

其实,我在想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即便他们的法律功底的确比我们好不知多少倍,那么目标院校和非目标院校学生在实务中的差距是什么?难道果真会有非常大的差距吗?实务的东西都是要学习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与你之前的法律功底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不知道很多律师对五大院校学生的实习表现评价如何。况且,四年下来,能留在脑子中的东西究竟有多少?能记住课堂中学到的东西有多少?这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事情,谁也不能说五所北京院校的就一定怎么怎么样。

当然,我这么说是所占的立场决定的,五所背景院校的学生当然在法律功底上有着很大优势,这也不免现在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都喜欢在招聘的时候先以学校为标准过一遍筛子,然后人力方面的工作就减轻很多,而且也可以保证相对较高的门槛,保证进来的人的水平不至于太差。
从长远来看,过分限制学校,也只是会让自己的路走得不那么宽敞,因为你在一开始就限制了别人,限制了绝大部分人进入到你的律所,所以你自己得到的人才也注定不可能是很广范围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多给别人一些机会,其实就是多给自己机会,也许这意味着肯定会有一些鱼龙混杂的人进来,但有付出才有回报,针对那些华而不实的,他们在哪里都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然而,你多给别人机会,你就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在其他院校里有优秀的人。我们这些非目标院校的人中,也有很热爱法律行业的,也有很努力在申请实习的,但接纳我们的真是少之又少,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一旦我们得到机会,一定会珍惜,用行动证明我们的能力。

当然这个问题,不只是律所一方面,北京司法局当前的政策也有一部分原因,很多学生自身也有不努力的成分。但LZ发这个帖子的原因就是想让大家想一想,我说的是否有几分道理,是否可以让某些在职的人士从另一角度想想这个问题。

某舟友神回复:

你们也给不知名律所一个机会嘛

——2013.11.29